

地 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57号4幢6层
电 话:0371-65659988
传 真:0371-69339322
邮 箱:pinganyuanlin@163.com
网 址:www.pinganyuanlin.com
植保专家:让园林植保走向前端
“三分建,七分养”是园林绿化行业公认的原则
“养”离不开植物保护工作,对于“建”,同样离不开植物保护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园林植保行业遇到了诸多困难,如何将这些困难化解成为了众多业内专家共同关注的话题。9月1日,第二届园林植物保护高端论坛筹备会议在郑州召开,十几名植保专家各抒己见,分析了当前植保工作中出现的难题,“让植保工作走向前端”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园林植保处境尴尬
“有时我感觉自己像个救火队员,只有植物出了问题,别人才会找我。”山西太原植保站站长曹建庭一语概括了当前植保工作的境遇。目前,许多人对园林植保的理解还局限在病虫害防治上,“生了病才会去看医生”是一个普遍的思维习惯,所以植保工作总是停留在产业的末端。
其实,植保工作的核心应该是防治植物灾害,有很多植物灾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包括生态环境、栽植技术、植物配置等,并不完全是病虫害的原因。济南市园林科研所原总工程师蒋三登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一家园林企业种植的大树生长不良找他去想办法,经过详细诊断才发现这是由于树木栽植过深而引起的,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预先杜绝,等发现问题再补救为时已晚。广州市绿化公司总工程师张乔松表示,去年冬季的雪灾让广东省内的园林植物损失达到了10个亿,受损的植物多为非广东本地的植物,如果植保工作能在园林设计之时便介入,引导适地适树的设计理念,则损失有可能被缩小。
“园林植保概念的外延应该是一个大范围,涉及园林绿化的整个过程,应该从前端就开始介入,这能为企业和社会节省大量的资源。”蒋三登说。
机制体制是关键
在会议上,十几位专家一致认为,园林植保行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机制和体制的问题。体制上,各省市植保站的隶属关系差别较大,有些是挂靠在林业部门、有些是挂靠在农业部门、有些则是挂靠在城市园林部门,这种错综复杂的隶属管理不利于植保政策和技术的推广;机制上,有些植保站靠政府拨款,财政上“不差钱”,有能力执行好的植保措施,但很多植保站是自收自支,财政压力大,对于繁重植保工作显得有些杯水车薪。此外,郑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升表示,由于部分地区的体制问题,基层植保工作者的待遇和地位较低,技术工人流失率高,这给植保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虽然已经摸清了问题的脉络,解决起来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众位专家认为,让植保工作得到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是最重要的。来自石家庄的高级工程师乔建国说,在中国,只有“领导重视+科学技术”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才能让植保工作介入于产业的前端。从推广技术到推广理念,郑州坪安园林植保研究所所长张伟兴曾和许多政府部门打过交道,他发现这些领导对植保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要想使之重视,需要从思想和理念层面上加以疏导。“我们成立组织、操办论坛的最终目的就是让领导们转变对植保工作的陈旧观念,只有将这个问题解决了,植保工作才能步入良性的发展循环。”张伟兴说。
电 话:0371-65659988 传 真:0371-6933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