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57号4幢6层
电 话:0371-65659988
传 真:0371-69339322
邮 箱:pinganyuanlin@163.com
网 址:www.pinganyuanlin.com
武汉园林花木根结线虫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根结线虫病,主要是由寄生性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 ) 引起的病害。在武汉市常见的有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 (Kofoidet & White)Chitwood)、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 (Treub) Chitwood)和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Neal)Chit-wood),其中以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群,分布较广,危害较重。上述三种根结线虫均属线虫纲根结线虫属,是园林花木地下根部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降低品质,还加剧土传病菌发生。近年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新的植物品种大量引种,从对武汉市区道路绿带、街道游园、公园、花房、苗圃基地的调查情况来看,根结线虫在我市有加重发生之势。其发生危害特点如下。
1 形态特征
该属线虫幼虫呈细长蠕虫状,成虫雌雄异型。雌成虫洋梨形或球形,前端尖,乳白色或褐色,固定于根结内。雄成虫呈线状,头部尖,尾部稍圆,无色透明。幼虫4龄。2龄幼虫虫体线形,3龄4龄为膨大囊状。卵长圆形, 无色。现介绍南方根结线虫形态特征。
1.1 成虫
雌成虫固定在植物根内,洋梨形或卵形,乳白色,体长 0.44~1.59mm,宽0.26~0.81mm,阴门位于虫体末端,裂缝状。会阴花纹背弓较高,由平滑至波浪形的线纹组成,有些线纹在侧面分叉,一般无明显的侧线。雄虫线形,无色透明,尾梢钝圆,体长1~2mm,宽0.03~0.04mm。
1.2 卵
椭圆形或近肾脏形,长0.07~0.13mm,宽0.03~0.05mm,外被棕黄色胶质卵囊。一个卵囊内有100~300粒卵。
1.3 幼虫
幼虫共4龄。1龄幼虫在卵内孵化,蜕皮一次后破壳而出即为2龄,2龄幼虫线形,无色透明,栖息在土壤中,3龄和4龄幼虫尾膨大呈囊状,有尾夹突,寄生于根结内。
会阴花纹是根结线虫区别分类的重要依据。南方根结线虫特点如上所述。爪哇根结线虫会阴花纹梨形具有一个圆而扁平或梯形的背弓,侧区有明显的侧线。花生根结线虫会阴花纹圆形至卵圆形,背弓扁平至圆形,弓上的线纹在侧线处稍有分叉,并常在弓上形成肩状突起,背面和腹面的线纹常在侧线处相遇,并呈一个角度。
2 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是根内寄生性线虫, 其生活史比较简单。根结线虫多数以卵在卵囊内或土壤中越冬,从卵孵化发育成幼虫,经4次蜕皮最后变为成虫,多数线虫的生活周期为3~4周。线虫产卵后,卵在卵囊内发育成1龄幼虫,并在卵囊内蜕皮一次,从卵囊爬出为2龄,2龄幼虫伺机侵入新的根组织,从根尖侵入根内,在没有任何分化的根细胞间移动,于根内中柱与皮层间定居生长发育,再经2次蜕皮变成4龄幼虫,在第4次蜕皮前,雄幼虫变为细长形,雌幼虫膨大为洋梨形,经最后一次蜕皮,成为雌雄成虫。雄成虫离开根在土壤中活动,雌成虫仍在根内,若雌虫躯体全埋于根内,不需交配,在根内行孤雌生殖。若雌虫的阴门暴露在根表皮外,则雄虫可与交配,卵囊就形成在根外,有的雄成虫在根内与雌成虫进行交配,交配完后雄成虫离开根部在土壤中死亡,雌成虫仍留在根内产卵,卵产在胶质的卵囊内,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一个月左右。因此根结线虫每年可完成5~10个世代。当环境条件适宜, 土壤疏松, 发生世代更多。根结线虫在温室大棚中,则以卵或幼虫越冬。
根据近几年对园林植物病虫调查所获,在武汉市发生不包括越冬代,一年可完成5代,世代重叠,发生危害具有明显的高峰期、(即4月底、5月初为越冬代; 6月上旬为第1代;7月下旬为第2代; 8月下旬为第3代;9月下旬为第4代;10底、11月上旬为第5代)。每代历期分别为: 40天,50天,30天,30天,35天,(温室大棚常年发生可达10代以上)。根结线虫生活史长短受温度和寄主植物的影响,根结线虫的生长适温为20~30℃,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寄主越适合,线虫繁殖越快,而6~7月是武汉的霉雨期,天气阴凉,土温相对较低, 此时线虫历期长达50天左右;若空霉天干少雨,历期则相应缩短。八至九月份的天气炎热,土温也高,此时线虫的历期最短,对寄主植株危害最严重。
3 危害特点
当雌成虫产卵后,1龄幼虫在卵囊中生长发育为2龄幼虫爬出卵囊,开始侵入新的植株, 根因受线虫分泌物的刺激组织增大形成根瘤,如94年.95年对桂花病害调查发现,受病原根结线虫危害的桂花,地下根部的侧根和须根被侵染后,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病株须根减少,根尖肿大,根瘤初呈黄白色,后渐成褐色,根部变成褐色后开始腐烂,地上部生长衰弱,表现出枝杆发白,表皮呈现瘤状豆和芝麻大的黑点,枝叶稀少,叶片淡薄发黄,失去生机; 受害严重的植株整株死亡,桂花受病原根结线虫危害最突出的表现是,开花少或不开花,(因9、10份是桂花、花芽形成分化期,也是病原线虫第4代发生的高峰, 受害桂花花芽分化少,有的甚至没有分化)。又如2006年调查的伞房决明,受病原根结线虫危害后,地下根部弯曲萎皱,侧根膨大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须根较少,根瘤一般分布长在地下5~10cm的侧根或须根分生部,一些大的根瘤直接长在直根基部, 地上部分植株生长衰弱, 矮小,发育缓慢,整株的叶片变小,几乎不开花,植株出现底部叶片失绿,萎黄脱落, 中,上部叶片变淡,向下曲卷,叶反面呈现芝麻大小的黑点,严重时植株茎杆,枝梢和叶片正面以及新生小叶面也呈现密密麻麻的不规则小黑点,因为受根结线虫危害后,又造成其他病原物对植株形成复合侵染,使受害植株病害加重; 另外对大棚温室瓜叶菊调查 ,盆栽瓜叶菊受根结线虫侵染后, 瓜叶菊又受土传病菌的感染,青枯病症状出现较早,发病率增高,防治难度加大,主要因线虫对瓜叶菊的危害使植株丧失对枯萎病菌抗性, 加之线虫的取食导致根结内持续进行高速代谢活动,消耗了植物体内养分, 提供了病菌所需的营养空间,从而增加了植株的感病性, 使得腐霉菌,镰刀菌和丝核菌等真菌在根结中繁殖比在其他部位更快,危害层度加剧。
4 危害植物
通过历年来对武汉园林花木病虫的调查, 发现受寄生性根结线虫侵染危害的寄主植物主要有:
4.1 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寄主的植物
桂花,桃花,梅花, 樱花,石榴, 杨梅,紫荆, 紫藤,葡萄,猕猴桃, 无花果, 柑桔,海棠, 贴梗海棠, 法桐, 构树, 棕榈, 楸树, 黄金树,木瓜, 国槐, 刺槐,柳树,白蜡,木芙蓉,雀叶梅, 碧桃, 鹅掌楸, 榕树,女贞,小叶黄杨, 红继木, 栀子花, 凌霄, 连翘, 金丝桃,月季,剑麻, 燕子掌, 令箭荷花,芍药, 凤仙花, 鸡冠花, 唐菖蒲, 吊兰, 红背桂, 常春藤, 报春花, 一串红, 牵牛花, 矮牵牛, 三叶草, 枫叶秋海棠, 竹节海棠, 四季海棠, 球根海棠, 福禄考, 天竺葵, 仙客来, 百日草, 菊花, 瓜叶菊, 花毛艮, 四季樱草,大丽花, 彩叶草, 石竹, 香石竹, 金盏菊, 扶桑, 茉莉, 红花酢浆草,大岩桐, 红绿草, 半枝莲,射干, 鸢尾, 美人蕉, 爬山虎, 忍冬, 伞房决明。
4.2 受爪哇根结线虫侵染寄主的植物
桂花, 梅花, 桃花, 石榴, 栀子花,棕榈, 棕竹,杨梅,猕猴桃, 茶花, 碧桃, 葡萄,桑树, 胡椒, 栾树, 杜仲,野黄桂, 黄金树, 楸树,梓树, 芭蕉, 美人蕉,鹅掌柴,非洲菊, 瓜叶菊, 矮牵牛, 茴香,斑叶海棠, 四季海棠, 吊钟海棠, 鸡冠花, 一串红, 红花酢浆草,茱蕉,蟹爪兰, 马蹄莲, 红背桂, 令箭荷花, 福禄考, 何氏凤仙, 三叶草, 麦冬,金鱼草, 洋紫苏, 龙葵。
4.3 受花生根结线虫侵染寄主的植物
红花酢浆草,金盏菊,瓜叶菊,矮牵牛,三色堇,红绿草,千日红,三色苋,花毛艮,大岩桐,紫罗兰,芍药,牡丹,毛叶海棠,竹节海棠,凤仙花,鸡冠花,一串红,唐菖蒲,四季海棠,仙客来,报春花,金丝桃,月季,茶花,杜鹃,桂花,栀子,合欢,法桐,桑树,刺槐,苦楝,黄金树,楸树,意杨,风杨。
5 传播途径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城市绿化植物不断增加和更新,使根结线虫的侵染途径更加多样性,根结线虫是一种儒虫,其自行的活动范围很小。调查分析情况如下:
5.1 根结线虫的初次侵染、传播
主要是通过:病土、 病苗、肥、水、灌溉等途径。
5.2 根结线虫的远距离传播途径
5.2.1 新植物的引进,大量花木的销售流通,花卉苗木基地的染病植物上街。
5.2.2 土壤基质更换. 添加腐叶土、增施农家肥,使病原病土病菌带入,以及反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回笼土。
5.2.3 多处园林绿化工程的流动性施工、作业。工具、机械等协带病原残土的传播。
5.2.4 由于城市道路的延伸,城市园林苗圃的外移。原来主要在蔬菜上传播危害的根结线虫大量转寄危害园林植物。
6 防治措施
6.1 提倡预防为主
对新引进植物和花卉苗木基地的出圃花木进行检疫。强化种植管理,对栽植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及种植前用杀线药剂对花木根茎消毒浸泡,阻断和控制病原线虫传播途径。
6.2 科学配植物
选择具有抑制线虫寄主的植物如栽植万寿菊,孔雀草,夹竹桃,石刁柏,以及雪松,马尾松,油松,水杉,池杉,三尖杉等针叶植物。 这些植物含有或分泌杀线虫性物质,具有阻碍杀死根周围和植物组织内线虫发育的作用。
6.3 加强种植技术管理
结合冬春翻整施肥,以及植物栽植,对土壤进行深翻,使浅层大量虫瘿根瘤翻到底层,深层土壤透气性差,不适宜线虫生活,可以减少或消灭一部分越冬虫源。 同时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抗病能力;还可以利用武汉夏秋高温干燥天气,将带病土壤浅翻爆晒,温度高于40℃线虫活动受限,在50℃高温条件下,线虫30分钟则可死亡。
6.4 选用生物药剂防治
6.4.1 白缰菌
用含活孢子白缰菌50~70亿个/克可湿性粉剂,稀释至1亿个/毫升时灌根,每株灌药液200mg左右,施药时温度不应低于15℃,当湿度在80%~85%时效果较佳。
6.4.2 线虫必克
用含活性孢子2亿个/g克粉粒剂,每亩用药1.5-2.5kg,拌有机肥或直接拌土撒施植物根部; 同时,还可以在栽植植物时直接将粉粒剂施入穴中,施药期注意避免与杀菌剂混用。
6.4.3 阿维菌素
使用1%~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灌根,每隔15天灌根一次,连续灌2~3次,每次灌后浇水一次。
6.5 运用化学防治
6.5.1 用3%氯唑磷颗粒剂,或用10%克线丹颗粒剂,每亩用5~7kg,进行撒施或沟穴埋施,可防治各种线虫。
6.5.2 用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a.土壤处理,翻整地时,每平方用药0.5~1g拌细土撒施,隔7~10天、再施药、浇水一次; b.灌根将药稀释至3000倍液,浇灌根基部,每株灌药液200mg。
6.5.3 用10%克线磷颗粒剂,每亩用3~5kg,在生长期均可进行沟施,穴施,撒施,也可把药直接溶入水中,再添加尿素少量一同浇灌,其效果更佳。
6.5.4 用3%克百威颗粒剂,每亩用4~7kg,随种撒施或穴施,土壤处理,生长期沟施,根基部埋施;药粒与复合肥拌合追施,再用白缰菌浇灌,稀释至含活孢子1亿个/mg药液。
施用颗粒药剂后需浇水一次,这样更有利于药物分解和药效的发挥。在实践中,施药后再用恶霉灵7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植株根基部,达到兼治线虫、病菌双重作用。
电 话:0371-65659988 传 真:0371-6933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