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河南省莱恩坪安园林植保有限公司!
0371-65659988
pinganyuanlin@163.com
联系我们

  地 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57号4幢6层

  电 话:0371-65659988

  传 真:0371-69339322

  邮 箱:pinganyuanlin@163.com

  网 址:www.pinganyuanlin.com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让古树名木亘古长青

发布日期:2011-7-8 15:42:17      人气:1786      来源:

  意义

    从起源于三千年前西周供帝王、贵族游玩狩猎的风景园林,到历代士大夫阶层隐逸、修身养性的文人园林,乃至现今以改善人民生活生存环境的大色块、大手笔的生态园林,其共同点是园中都离不开植物,而各种树木是植物景观的主体,古树名木是树木的“长者”。它在园林中的地位和存在的意义,是一般树木不可替代的。即所谓“名园易得,古木难求”。因为一株古树的形成,乃需大自然百年以上的时间或十几代或数十代人的积淀。古树名木对园林行业意义重大。

    一、古树名木是“世界园林之母”美誉的见证。

    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他1927年出版的《中国园林之母》一书的序言中写到:“世界上很少国家像中国那样对多年生植物有如此浓厚的兴趣,而且没有别的国家能成功保养植物达到如此久远,而且有不间断的历史”。例如陕西黄陵“轩辕庙”中的黄帝手植柏,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山东曲阜孔庙大成门石陛东侧的孔子手植桧,几经兴衰,至今仍存。笔者在嵩山复壮“将军柏”的过程中发现汉代就有“大将军柏”垒砌的树池。明代人把将军柏的图案精细地刻在石碑上,清代人用石柱做“将军柏”的支撑物。民国时期登封县县令为保护中岳庙内的古树群,惩治当地财主,并派人到上海制作搪瓷标牌。在安徽考察还发现古人刻在石碑上保护古树名木的法规。纵观历史,从帝王到庶民,从古代到现今,炎黄子孙植树爱树,护树的事例不胜枚举。古树名木的存在是中华民族享“世界园林之母”美誉的鉴证,是炎黄子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体现。今天我们保护更多古树名木,就是在弘扬先祖保护爱惜古树名木的优良传统。

    二、古树名木为园林凭添自然、历史文化内涵。

    一株古树名木的形成,是大自然和人类文明活动的结晶。古树历经沧桑,昭示着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其体内蕴含古地质、水文、古气候、气象以及树生命基因的大量信息。古树又与人类相伴,人类呵护它,同时又以古树记事,赋诗作画,借树言志、抒发情感、寄托希望,启迪向善的心灵,积淀众多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等等,所以古树名木又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总而言之,一株古树名木就是一部耐读的自然、历史文化、史书,弥足珍贵。

    三、古树名木为园林增添美景。

    景是园林景区的灵魂,有了美景,才有提升园林价值的空间。古树名木是园林内有生命景观的重点,一株数百年大自然塑造的奇特树冠、瘤皮和树种本身的季相变化,所形成的美轮美奂的景观,能给游人美的享受和终生难忘的印象。
    例如:你到黄山看到玉屏楼上仪态雍容华贵的迎客松,就会想到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好形象大使,见到它就会想到,我们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正如诗曰:“盘根直连天池水,会当玉屏迎客来”。海天佛国普陀山的千年古樟,从横卧树干上悬挂着密密麻麻的精美信物,可看出它寄托着多少善良人们美好的愿望。再如嵩山嵩阳书院内似雄鹰展翅腾飞的二将军柏,到北京古刹潭柘寺蓖卢阁前看到获得重生的满树艳花的古二乔玉兰,到武夷山万年宫闻到溢香百里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手植的桂花树,到莲花佛国九华山看到昭示着中华民族复兴,摇摇欲飞的凤凰松,到北京故宫御花园看看古柏由冉冉岁月形成的大树“花“,真正让人没齿难忘。甚至启迪人生灵感,产生丰富的联想。
    古树名木为园林增添的景观,是经过数百年上千年的积淀,其历史厚重感是一般植物景观不可替代的。

    四、古树名木是生态价值贡献最大的生命体。

    园林绿化建设,其重要的价值是生态效益。党中央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中,明确把绿化建设功能的传统排序中由原来的“景观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转变为“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将生态效益排在首位,是新时期绿化定位理念的飞跃。一株生存百年的古树,历经风折、雪压雷击、冻雨等自然灾害;病虫及小动物的危害;特别是人类的种种损害,历经磨难,存活到今天。然而它就像一位历史的老人,从不怨恨自己的子孙,每时每刻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做着贡献,它从不向人们索取,默默无闻。人人明白,假如世界上没有了树木,人类就无法生存,而古树是树木的老祖宗,它是有生命的,它一刻不停地在为我们人类服务数百年乃至数千年,试问世界上有那一种生命能做到?有那种生物能如此无私地贡献于人类?是不是理应得到人类的尊重和爱护?
    我以为古树为人类生存做出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人们所以常常不知道爱惜古树名木,只是没有细细地思考而已,一旦想明白了,就一定会对古树名木产生敬畏和爱惜之情。
古树名木是人类生存的保护神,我们应像对老爷爷老奶奶一样,倍加爱护之。

    五、古树名木为编制城市树种规划,树种选择,古典园林植树布局,科学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制定城市绿地树种规划的重要原则,古树名木是编制历史文化名城绿地树种规划的重要依据。一株古树在一个地域能健康生存数百年,其土质、水质、气候以及与伴生植物、病虫害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都已经相适应,这为我们新栽树木的科学养护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最小的支出,换得最大的绿化成果。作为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为保证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连续性,通过分析原因,残存的古树布局,可为培育与一个历史名城相适配的古树植物群落提供依据。例如北京天坛公园在填补空地绿化中,始终坚持以柏树树种为主,采取方阵对称栽植的格局,有效地保护了皇家坛社的威严和庄重的栽植风格。相反山东曲阜孔府所建绿地的树种选择和栽植格局就相去甚远了。

    六、以保护复壮古树名木为重点,是带动本地植被保护的最佳途径。

    一株在一个固定的地点生存了数百年的古树必然与小范围内的动物、微生物及周边的植物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群体。所以要有效地复壮一株古树,除了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树木学、树木生理、生态、土壤微生物、病理、虫害以及材料学、生物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果能把一个地域的古树养护好,那么对保护其他地被植物,就容易得多。十余年来,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复壮黄山松及其他古树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总结出整体的病虫害预测防治,植物群落恢复,水土保持、净化水质的经验和保护利用的新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向绿色要GDP,重点景区轮休制、一树一策,净菜上山、垃圾下山、污水净化后排放等,保护山上植被的新措施和新理念。有效地保护了景区内的古树和山上的植被,成为全国兄弟单位的典范。

    现状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古树的价值及其保护意义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古树保护工作也被提升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论事日程。1982年3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出台《关于加强城市与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1995年8月国务院颁布《城市绿化条例》,对古树名木及其保护管理办法,就古树名木的上海破坏等做出相关规定、要求与奖惩措施,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委颁布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就古树名木的范围分级进行了界定,并就古树名木的调查、登记建档、归属管理以及委任、奖惩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随后北京上海及许多省市和风景名胜区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的古树管理与保护法律和条例,使一度疏于管理的古树名木重新走上了规范保护的发展轨道。
    在科学研究方面,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有人进行古树复壮的实践研究,80年以后的北京、河北、泰山、沈阳、天水等12个省市及南方山区开展古树生长环境的研究,从地形地上气候、植被等方面解释古树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时,从80年代,北京的科技工作者在新技术新材料修补古树树体、生物制剂在古树复壮中的应用、古树土地的改良及古树根系复壮措施的研究上都取得可喜的成果,为制定古树养护复壮综合措施和管理技术规范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另外,北京、上海、杭州、济南、天水、陕西黄陵、太原等市的科技工作者以及黄山、泰山、普陀山等都对本地域的古树复壮、养护管理以及古树的计算机数字化管理,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进入21世纪,北京市在“绿色、科技、人文”市策的指导下,为古树名木的养护科研投资,为技术人员创造条件,在原来科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古树名木的保健,并对古树生理生化和树龄测定方法等进行探索。黄山风景名胜景区与大学科研部合作对活立木防腐的课题研究,必将进一步提高古树名木树体修补的效果和科技含量。
    值得提及的还有上海,上海是国际化的大城市,古树名木资源相对较少,保护工作也相对滞后,后来居上的城市。现在不仅古树保护和开发利用走在前列,还创造出不少古树复壮器械,生长愈伤剂等专用产品。在走了一段大树古树进城的道路之后,现在明确提出后继古树名木培养的理念,并采用法规的形式加以保护,很值得全国向上海学习。

    综上,当前国内古树名木的保护形势总体一片大好,古树名木保护的春天真的来了。

    然而就全国而言,对古树名木保护复壮的力度,不同地域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两层。

    第一层:能够自觉执行国家地方法规条例,每年向主管部门提供古树名木专项基金,注意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古树复壮专业施工队伍。
    衰弱的古树能得到及时救治,个别城市和景区,如北京、黄山、普陀山等还建立所有古树名木日常的养护机制和灾害天气的应急预案。主要有北京、上海、重庆、各省城、普陀山、武夷山、九华山、嵩山等人类遗产及全国重点景区,以及古树集中的中小城市。

    第二层:部分地县级城市,经济尚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农村的古树,目前依然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状态和随时有被发达地区购买移栽的危险,情况很不乐观。
    目前存在的不足,大体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保护古树的意义宣传不到位。
    我们的宣传还没能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决策层的领导们充分认识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他们往往会只抓经济,一提到古树名木,第一印象就是景观、重要的旅游资源,并不多想古树又是个生命体,首先要负起一份呵护生命的责任。甚至个别领导一提起保护古树就认为不挣钱,白花钱被动应付,不得已而为之。缺少资金和人力的支持,技术就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多年的实践得出一句格言:领导是关键,技术只是保证。
    在古树保护方面存在以下误区:
    1、古树名木保护只花钱,不见经济效益。相反把生长健壮的孤立的大树古树作为树贩子谋利,新建乡镇形象工程的材料而随意盲目地移栽。
    2、古树名木也有生老病死,衰弱死亡是正常现象。还没能让我们的领导懂得,采用现代化技术复壮古树名木,可以成倍成倍的延长其寿命的事实。
    3、一株古树倒下去千万株小树长起来,死了就死了吧。这个问题在本文前半部谈到不再赘述。
    4、我们这里的古树多的是,死几棵无关紧要。古树是特殊的资源,一旦损失将无法复生。况且一个偌大的景区,古树分布不均匀,有的景点只有一株两株,一旦损失再要恢复又要十数代乃至数十代人的积淀,谈何容易。
    5、古树活着不保护,死了也不做科学处理,任其生生死死。个别景区名木死了关闭景点捂着不报,也是对待古树的误区。(见链接文章--古树名木死了怎么办?)
    6、一些古树集中的庙坛,不把保护名木列入各层领导的职责范围,古树保护边缘化。
    7、法规条例不执行,移栽古树凭利益关系办事。
    8、地方保护既是给点古树保护基金,为了肥水不外流,不讲科学盲目保护,结果效果不佳,甚至好心办坏事。
    9、等到名木明显衰落了、濒危了,再组织专家抢救,一次抢救,由于换届,不再过问,甚至怕招事而拖延古树名木的抢救。
    10、古树没了可以种小树,基建工程不能不投。
    其次,古树名木的科研教学有待加强。
    目前古树名木科研方面,仍停留在经验技术的层面,涉及古树生理方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资源条件丰厚大的研究单位及农林高校,又不愿开设十数代人才可完成的古树生命基础的课程研究,因为成果不多。古树生理学、古树年轮气候学、古树力学、古树寿命学、古树生态学、古树社会文化学等建立不起来,高等学校古树专业也就不可能设立。由此可见,古树名木的保护等研究责任任重道远。
    第三,缺少国家地域古树名木技术保护部门。
    本人曾建议住房建设部下的园林部门内设古树名木专业管理组,负责组织全国性的古树保护学会,以利交流,整合国家的古树保护的技术力量,扩大影响,有效开展和提升古树名木的保护水平。目前尚处于孤军或者散兵作战的初期阶段,制度不健全,有些尚不具备古树复壮施工的绿化队伍,也在专业队伍里分享养护古树的这块小蛋糕。

地 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57号4幢6层
电 话:0371-65659988 传 真:0371-69339322
Copyright© 2017 河南省莱恩坪安园林植保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16640号-2